历史
仙逆小说网 > 瀚海唐儿归 > 第六百三十六章 军制、赋税改革与草原十二万户

第六百三十六章 军制、赋税改革与草原十二万户

马上记住仙逆小说网,如果被/浏/览/器/强/制进入它们的阅/读/模/式了,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阅读.

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实在是一句金玉良言。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来说,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都很大。

所有张鉊从没想过要完全去学清朝的八旗制度,那是在找死,就算是八旗兵制,也不能照搬。

况且他也没法照搬,奴儿哈赤能搞八旗,是因为他玩的强盗团伙加奴隶制,非常符合他们这些假女真实通古斯野人的传统和文化水平,张鉊总不可能在中原大地玩奴隶制吧。

所以张鉊要学的,是八旗制度下,八旗兵与皇室的特殊依附关系,学他们上下一起共享军事上的胜利果实、对外战争的红利,以及互相的小团体认同。

而关于朱洪武的卫所兵制度和八旗兵制度,张鉊也思考了很多。

朱洪武的卫所军制度,在古代军队来说,实际上已经非常完善了。

昨天张鉊认为卫所军战斗力崩坏之快,远不如宋之禁军,其实并不那么恰当。

严格来说,卫所军只是腐坏,并没有彻底崩溃。

不然也不会有粮饷充足大明天兵,临阵三铳也算对得起皇上,这两个带着几分黑色幽默的调侃了。

明朝的卫所军,在引入了募兵系统和完善了向上通道,加上各镇总兵、副将开始养家丁,后,战斗力还是在的。

但战兵和家丁,打一仗的话,那可真就是花钱如流水了,能打仗的精锐,也更加有限。

而且卫所制只有明朝能玩,因为在经过两宋的洗脑之后,文贵武轻已经成了定制,连满清都要搞文贵武轻。

武人在大时代潮流的压力下,无奈只能低头做小,拼命搞钱,搞封妻荫子。

可要是在张周这么搞,那么某镇总兵,就不会是总兵,好一点的是持节都督某地军事,坏一点那就直接继续是节度使了。

同时,满清的八旗兵制维持战斗力的秘诀,他也没办法全盘照抄。

因为满清维持武力的秘诀,是靠抓东北老林子中的索伦人,在蒙古草原养一支马队,然后比如打大小金川时,将当地的藏、彝等勇悍之民抬旗。

让这些后进分子和八旗中还能维持自身武力的旗丁混编,以此来保证战斗力的。

满清的这套办法,加上旗人国养,造成了只进不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而且由于旗人身份限制,人数始终上不去,最多也就维持了一万多人的规模,只能说比没有强一点。

可以说,明清两代的办法,各有利弊,张鉊也都没法效仿,更重要的是,张鉊现在还面临着两大难题。

首先,最近从河西招募的兵员成分,让张鉊有些不安,原本从河西补充来的义从骁骑和团结弓手中,汉人至少要占六成以上。

但是近两年,从河西来的勇士中,吐谷浑、诸羌、党项、吐蕃等诸族勇士竟然比汉人还要多。

细细探查下去,竟然是因为从负责招募的西京留守裴远,到枢密院和中书省鸾台,都更喜欢非汉人的河西兵。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河西的各族人比汉人更加穷困,招募的代价更低,他们离开河西的愿望也跟强烈。

还有就是吐谷浑等各族人,在信佛上远比汉人更加虔诚,他们更相信张鉊就是现世神。

在足够抚恤的支持下,这些信仰更为虔诚的各族人,作战极为勇悍,很多时候生死都不避,亲军和禁军的大小军官,也更喜欢用他们。

这……异族加宗教信仰,不就是耶尼切里吗?

到时候,一旦亲军、禁军中全部充斥着这种成分相同的成员,是不是禁卫军选举法,也要到东方来走一波?

第二个问题,则是中央财政没钱了,历史上赵匡胤时期能够南征北战,底子是郭威、郭荣时期给他打下的。

那时候后周府库充盈,百姓生活开始趋于安定和富足,所以能够支持大军连续大战。

但张鉊这时候,他自己就是郭威这个角色,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征战,而是快速恢复民生。

可张鉊已经三十五岁了,在等下去,统一全国都要四五十岁,哪还搞个屁?

况且现在南边一口气死了马希范和钱佐,高从诲也命不久矣。

南汉的刘晟,不但杀掉了功臣刘思潮和陈道庠,更在一天之内就杀了他八个弟弟。

刘晟总共十八个兄弟中,十五个被他杀的,剩余三个不是死的早,也早被杀了。

翻遍史书也找不出更比刘晟能残害兄弟的,是以南汉国内人心惶惶。

这是天赐良机啊!张鉊不想错过这个窗口期。

缺钱又要打仗,两税法也是大势所趋,亲军、禁军中宗教成分又开始增多,张鉊就只能从历史中想办法了。

他准备将河西陇右关中三地,现在已经授给亲军和禁军家庭的六百万亩,加上属于皇室的一百五十万亩左右土地,全部从官府的田册上分离,算作皇室的私产。

同时张鉊已经在人口凋敝的关中圈定了差不多五百万亩土地,他准备自己出钱招募流民耕种起来,同样成为皇室私产。

而这些私产,并不是用来维持皇室奢靡生活的,它们将全部用来作为亲军的职田。

按一男丁三百亩起的超规格授田,租税按照上古的三十税一来缴纳,也不需要服徭役等,并且允许他们招募佃户耕种。

代价就是除了重甲、弩箭、顶级战马以外,需要自备。

同时每三年需要宿卫番上一次,一次一年,分春秋两季在两年内服役完成,若是皇帝有特别征召,必须要随时到位。

亲军家庭中,父亲年过三十五以后,就必须要开始提供接班人辅兵。

这个辅兵由亲军自己指定,仅限定儿子和血亲侄子,平时作为农户接受训练,战时则跟随作战。年过十六后,还可以按春夏秋冬四季,获得皇室的赏赐。

若是没有合格继承人的亲军家庭,亲军及其正妻过世之后,家产将被收回。

而且亲军家庭的田产等一切财物,不可以析产,家中的儿子年满十八之后,都要另寻出路。

当然,这个出路,张鉊已经帮他们想好了,那就是练好文武艺后,就去外面开拓闯荡,文不成武不就的儿子,将失去亲军家属的资格。

张鉊预计亲军在河西授田一万户、陇右和关中各两万户,组成亲军五万户。

禁军的组成差不多,只不过不会把他们的赐田赐到河西陇右去,同时赐田的规模也要小得多,一般只能获赐大概五十亩左右。

不过这都是在中原河南以及河北,产出和经济价值肯定比河西陇右的五十亩要好的多。

而且在以后,孟蜀、马楚、南唐、钱越、南汉来自静海军和平海军的地盘被打下来后,当地王族豪门的土地,也会被拿出来相当一部分授予禁军,类似满清的各地驻防八旗,以控扼地方。

张鉊准备在河南授田禁军三万户,河北授两万户,其余太原、北平、成都、潭州(长沙)、江陵、兴王府(广州)等地大概会授田三万户。

这实际上是明朝卫所制度和八旗制度的结合,大体的原则上沿用明朝卫所制,在与皇室的关系上,则与八旗制度相同。

亲军和禁军的财政、人事等权,都不归外朝管理,而是直接归属内朝的鸾台侍郎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分割管理,关键的人、财大权则操之于帝王之手。

这一套制度下来,亲军和禁军在身份上,实际上是皇室的私军,由皇帝大权独揽,勋臣阶层协助,形成一条垂直的领导体系。

哪怕是一个管理一百人的将虞侯,也能直达天听,同时皇帝的指挥棒,也能下到将虞侯这一层。

而与明代卫所制度不同的是,张周的亲军和禁军,比起明朝的卫所军更加富有,经济上的负担更轻,地位更高,相应的战斗力也更加强悍。

在人身关系的隶属上,则跟类似八旗兵与皇室的关系,离开了皇帝,他们什么都不是。

张鉊的理想,是至少保住这亲军五万户和禁军八万户的赐田,五十年中不能发生兼并,能保证五十年内有较强的战斗力。

此后张鉊就可以用亲军护卫都城,他们的赐田远在河西陇右和关中,无法在本地盘根错节的扎下根来。

哪怕他们有相同的宗教成分,但是在本地没有根基,无法形成能左右皇室的亲卫军势力。

禁军则分散在重要的大城市,以及都城周围,他们不能直接护卫皇帝,但是家人田产却都在中原之地,有本地抱团的优势,但被亲军阻隔在外,只能形成外围的防线。

这样亲军和禁军就可以互相牵制,不会使哪一方面的人坐大。

张周朝廷只要能保证这十三万户在,那么平日里可以获得四到五万人的常备军,一般战时可以动员到八万人左右,极限动员起码能拉出来十五万以上,更重要的是省钱。

此外,张鉊还准备私人出钱,在河套地区再开垦一百五十万亩土地。

同时将居延海以北、以西的草场,大概就是后世阿拉善盟加上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再加上唐努乌梁海等,这一大片草原划归伊利可汗直辖牧场。

牧场上的各族人,都将成为直属皇帝的本部,他们赋税较轻,赏赐也肯定比其他部族多。

这些善战的草原牧民,就会成为张鉊最稳定的轻骑兵来源。

而在国家其他武装力量方面,张鉊准备彻底执行明朝的卫所制,而在执行卫所制以前,行政上还要经过一场大的改动。

张鉊准备废除唐代以来的州县制度,除了有特殊原因要保留的州以外,命各州有古称的恢复古称,没有古称的也要在后面加后缀。

比如徐州,就要改称徐州府,地方上实行行省、府、州、县四级制度。

但是州在府之下,而且只有战略位置比较重要,人口比较多的州能保留,其余都不保留。

而原本一个州只分管三四个甚至一两个县的划分也将终结,许多小州都要进行合并。

之后府长官为府尹,州为长史,县为县令。

当然,张鉊更喜欢知府、知州和知县这三个称呼,但是现在科举他还没来得及完善,也还没有足够的官员来做到可以随时轮换和升迁。

所以还是要用这种长时间在某府、某州任职的官职。

说不得更要继续启用一批武人来担任这些职务,但肯定是暂时的。

而在地方上行政单位的确立之后,张鉊准备在陆上要塞、海疆边防建立卫城,类似唐代守捉,只不过兵员变成了卫所兵,同时每府的要冲,也必定留一支卫所兵。

预计将要开始的均田,也先从个州县兵和团结健儿中开始,他们接受了均田,就自然成为的卫所兵。

不过因为张周的作战主力的亲军和禁军,那么卫所兵的负担也比明朝要轻。

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张鉊现在打不起明朝时期那样的富裕仗,不需要动辄出动十几万大军。

而在有了这条主要以土地作为酬功的体系之后,张周的财政压力,相对就要小很多。

在编制上,亲军和禁军依然沿袭军(卫)-营-都-将-队-火的模式。

军(卫)三千人,营一千人,都五百人,将一百人,队五十人,火十人。

亲军长官为中郎将(卫),郎将衔指挥使(营),都虞侯(都)、将虞侯(将)、队(十将)、火(火长)。

禁军长官为总兵(镇),指挥使(营),都虞侯(都)、将虞侯(将)、队(队正)、火(火长)。

而在卫所军中,张鉊干脆也抄袭明代的武官制度。

一卫一般是三千人,长官为卫指挥使,其余为千户、副千户、百户、副百户,总旗等。

在两到三个卫的基础上,设立兵马督监,再上面还有兵马使等,将卫所军的权力,全部交给枢密院。

至于明代的同知、佥事、镇抚等官职,暂时不设,等具体的运转中,再来看情况设立。

同时在草原上,张鉊原本拿到了泥撅伊利大汗的尊号后,基本也没怎么管过草原上的事情,草原上的一切制度,还是按照原本的习惯在运转。

唯一有些约束的,就是在北庭的曹延禄、李从煜、陈辉耀等人通过互市和盐铁茶糖酒和粮食布帛的输出,给予了一定的控制。

而现在,北方中原已然一统,契丹人也缩回去放弃了对草原的宣称,那么从现在开始,张鉊就要把草原上的事情给管理起来了。

张鉊准备从夷播海(巴尔喀什湖)往东,依次设立拔悉密万户、伊丽万户、乃蛮万户、黠戛斯万户、梅里急(蔑儿乞)万户、乌古敌烈万户、阻卜万户、萌古·茶扎剌室韦万户、斡朗改室韦万户、女真三部万户和上契丹四部万户与下契丹四部万户等十二个万户部。

当然,这不是说草原上就只有十二万户人口,这个万户是虚数,下面再依次设立千户等部落。

其中拔悉密、伊丽、乃蛮、黠戛斯四万户作为大汗本部。

而现在只是大概的设计,要想成功将这些万户全部纳入到统治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为此,张鉊准备在南征南平和马楚以后,留下将帅准备入蜀,他自己则要再去承德府,并在承德府召开六法宗大佛法会。

同时敦煌张、曹等家族学习佛法的子弟和已经开始在草原上传播佛法的子弟,马上全部行动起来。

安西行省、北庭行省乃至青塘和河西佛门的高僧,也要开始行动。

张鉊准备将现在在他身边伺候的各部大小王、豪酋质子千余人也放回去。

同时亲军中抽调信佛的骁骑兵两千,禁军中再抽调五千,交由白从信、黄英达两人统帅出塞。

乃蛮部的阿罗闍以及大小王、豪酋质子回去后,也会立刻组织一支一万五千人左右的护法骑兵,双方合计两万二千精骑。

用佛门高僧加上刀剑的方式,统一各部信仰,说服各部大小汗、大小王、大小叶护等亲自到承德府去参拜张鉊。

至于具体怎么捏合这些万户,张鉊还没想好,他也没准备马上就能实现草原十二万户的目标。

这次承德大法会,能有四五个万户的头人过来,他就满足了。

为此,张鉊甚至准备在这个时期,给自己的头衔上正式冠上泥撅伊利可汗的名号。

哪怕在初期会出现中原、草原二元制帝国,张鉊也在所不惜。

因为只有控制这十二万户之后,他才能去征服整个河中、波斯以及重新去控制印度,以及带着他们不断往西去征服,不然光靠中原的实力,是很难短时间实现的。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但要真正去推动,往往会很难。

哪怕就是废州并府设立卫所这种事情,张鉊也不可能乾纲独断,必须要跟下面的人商议。

而且肯定也要做出一些让步,不然的话,广大的官员们就可以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扛着红旗反红旗,以及消极怠工摸鱼上班的厉害。

所以与想象中皇帝夜夜笙歌不同,张鉊回来之后,就去大符那里住一个晚上,然后就连续跟朝臣商议国事到深夜,随后就在皇后寝宫直接安歇。

九月十三,连重阳节都没休息的张鉊,终于与朝廷文武诸臣工商议完毕了大事,一连串的改革连续开始。

最重要的当然是亲军、禁军的授田,以及撤州并府。

同时张鉊命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武举,这可不是单单一场考试的问题。

张鉊的武举,是要先在各县由各县巡检建立枪棒社和弓箭社,每年一挑,挑选出来的进入各县武学。

在县武学,系统性的学习弓箭、骑射,军阵,以及了解甲胄和弩箭等。

再每两年由枢密院、兵部、各府兵马督监奉天子诏令进行府考。

考中者能得到一个都头的头衔,比如善射者,就能得到弓弩都头,精枪棒的就可以得到枪棒都头的头衔。

有了这个头衔者,就可以不用户籍而只用都头的头衔到各处游历,不被一般的衙役盘查,见官不让。

随后学习一定的文化知识,也就是简单认字之后,再参加每两年一次的行省大考。

这次考中者,如果不愿意再考的,可以到卫所任副百户,或者回到县中任都头衙役、团结兵教头等。

到了这里,再往上考,才是武学会试。

这分两个方面,走悍勇骁将路数的,只要求认三百个字,会认令旗,会简单的排兵布阵就行。

中举之后,可以入亲军、禁军,极为优秀的入憾山都。外放则到卫所或者边防镇军之中为中层武官。

另一个分支就是六韬军帅类的,这就要求很高的文化素养,是培养将帅的。

一旦考中,不但可以入军职,还能在某些时候转文,任方面之帅。

这一条路走下来,孩童十岁就可以开始参加巡检司的大挑,真正有实力的,十七八岁就能成长为一员合格的军将了。

而且武举有个好处,那就是评判的标准非常准确,不存在你说好,他说不好的情况。这也方便张圣人挑选出愿意向外征服的人才。

同时,张鉊还准备把乡射大礼这一项礼仪,给搬到草原上。

风格上摒弃在汉地才能实行的一部分繁文缛节,但大多数项目都得以保留。

再加入此时中原人和草原人都爱的摔跤、相扑等项目,用一套相对严格的程序来为泥撅伊利可汗挑选草原勇士。

这其实就是后世蒙古人的那慕达大会,张鉊准备将他与汉地乡射文化合一,增强彼此的文化连接。

而要搞定这些,让所有人特别是文官支持,张鉊付出的代价,就是两税法的继续推行。

别小看这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而已,两税法中,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于个人资产的认定。

因为两税法是按照富裕程度来征税的,这就有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间。

以前的两税法是由武人瞎搞的,但现在张鉊明显是要厘定税金,那么以张希崇、和凝、冯道为首的仅存文官,就很想把这部分权力给抓到手里面,这样文官就有了立身之本。

当然,这不是说文官就一定要搞小动作偏袒自己人,在这个其兴也勃焉的阶段,他们还不敢。

他们要的是这个厘定税金的权力,在面对武人时,可以自保的权力。

张鉊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很痛快的决定由户部和盐铁司共同来确定新税,把这部分权力给下放了下去。

和凝等人欣喜若狂,张鉊却在心里嘿嘿一笑,因为在两税法之后,其实还有个更狠的摊丁入亩。

只不过目前的经济条件还不具备这样的操作手段,所以张鉊没有提出来。

现在正好,让他们用两税法把国家给搞富裕,手工业、工商业进一步发展之后,张鉊就会提出更适合人口增长的摊丁入亩,二十年后,应该就可以提上日程。

……

九月十五,经过长期的筹划之后,张周的改革的新政开始出台了。

在此之前,中晚唐开始实行的两税法,已经被武人们祸害的不成样子了,必须要大改。

张鉊首选宣布,维持唐时期的两税法,整体的税率大概在十二税一到十四税一之间。

废除自唐末五代以来巧立名目的农器钱、绢帛税、牛皮税等。

将脱胎与唐代的间架税进行改革。

所谓间架税,石晋时期叫屋税,实际上也就是房产税。

真是挺有才的,在唐末五代收房产税,而且收的还不少,动不动就计屋每间输绢二尺、三尺等。

张鉊现在也没钱,但还是不愿意这么形同抢劫的收钱,于是将间架税直接降低年给值三十钱的样子,跟原本比起来,至少降低了八成以上。

同时唐末五代还收一种税额很高的交易税,唤做除陌钱,中晚唐大约在百分之五,五代在百分之十左右。

看起来好像不多,但这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五代啊!

大豪商收不到多少,把小商贩和手工业者以及大城市的市民和近郊农户,给害的不轻,张鉊于是直接将其降低到了大约百分之一左右。

剩余的两项,则是罢除自后梁以来的苛政。

这其一是罢除不合理的牛租,此苛政延绵到如今已经四十多年了。

起因是当年朱温征伐淮南时,将缴获的上万头耕牛给百姓使用,然后向百姓收牛租,这本来是一项善政,解决了农夫缺少耕牛的情况。

可是几十年之后,当年的牛早就死了,但这个牛租还在收取,并且只要你祖上租过官牛,那么你就要继续缴纳。

到现在为止,几乎已经遍布整个洛阳和开封的农户,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张鉊于是下令废除这项既过时又害民的税收。

其二则是营田务,这是唐末以后在中原地区设置的由户部直接管理的农业生产机构,相当于国家直接招揽佃户,所属的农民负担非常重。

这刚好与张鉊将要开始的禁军和卫所均田冲突,张鉊直接挑出几块地用作禁军职田之后,将原来百姓招揽成为卫军,并将他们现在使用的田地房屋和牛及其他农具,都赐给他们永久使用。

这一系列的重大改革,立刻将张鉊的声望给推到了顶峰。

到了此刻,不管是上面的高官,还是最底层的佃户,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群魔乱舞的混乱世道,终于出了一位仁君,终于有人开始关心起了天下民生。

宣布的当夜,整个东京城欢声雷动,无数人奔走相告,就在这一夜之间,压在所有百姓头上的苛捐杂税,立刻就被清除干净了。

宣布的第二日,洛阳、郑州等各地,大量商、民几百里赶到开封府,在皇城门前嚎啕大哭的叩拜谢恩。

中书省章台的度支舍人估算过,改革过后,一个家有二十亩地的农户,身上的负担减轻了五成还多,几乎能到接近六成的地步。

当然,朝廷的财政压力,也会在明年,空前的加大。

虽然说免除苛捐杂税后,一定会进一步激活经济,税收会随着经济的好转逐步提升,但毕竟太慢了,需要时间才行。

于是张鉊一边开始在皇宫厉行节约,释放大量宫人回家,裁汰朝廷不合理的冗官,将功勋之臣荫庇子孙的俸禄,延迟十年发放。

另一边则在出动大军的方面,采取出动精兵,尽量少动员十几万大军这种。

同时张鉊垂涎欲滴的看向了南方,这些王族们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几十年,早就肥嘟嘟的了。

剥削穷苦百姓有啥意思?当然要吃大户才好,嗷呜一口下去,满嘴流油。

排行阅读

绝世丹神

一颗葡萄树
丹帝降生,借体而存,重拾武道,傲视寰宇。一道光芒突然间冲入牛棚,蓦然间牛棚少年睁开了双眼,那双目中所爆发出的炙热光芒,足以驱散迷雾,迎来烈阳,这时丹帝叶城重生了。叶城寿元耗尽,但所在魂魄强悍,已入化境,以帝陀转魂丹藏魂再生
在原来的世界因为一场车祸,陈立果进入了快穿的世界。在这些世界里,他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为帮命运之女改变命运。然而随着世界的变化,却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变数。这些变数是好是坏,唯有结局之时才能看得分明。全文语言精练,文笔流畅,剧情设置人物对话都充满了幽默感,让人不禁捧腹大笑。可爱的陈立果,无奈的系统和各不相同的角色,为读者构建出一副有趣的画面。然而在这幽默感之中,却又暗含着主角的心酸和无奈,到底陈立果能不能回到原来的世界,找到他想要的人,切让我们拭目以待。

女配拒绝当炮灰

子曰与诗云
小透明初中生姜蝉,人生中拿了一手烂牌。父母不详,在孤儿院中长大,靠着孤儿院的资助勉强读到了初中毕业。  孤儿院经营困难,没有办法负担她高中的学费,姜蝉面临着毕业就辍学的命运。正当姜蝉绝望的时候,一个光团从天而降地砸到了姜蝉的脑袋上。只要姜蝉和它签订契约,到一个个小世界里完成任务,姜蝉就能够学到相应的技能,以此来改变自身,从此姜蝉走上了征服星辰大海的征途……

极品公子

烽火戏诸侯
主角叶无道,一个以卫道者自居的花花公子,以征服美女为最大乐趣!为什么要把女人当作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为什么我不可以把她们当作我的玩物,当作我利用的棋子,当作我的奴隶?既然上帝如此慷慨赋予身为两个庞大家族第三代中唯一的男性公民的他这么多,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征服美女上帝送给男人的最好礼物?

斗破后传

老坛酸菜
《斗破后传》讲述的是:萧炎成为斗帝之后在另一个空间发生的故事。《斗破苍穹》看完了,是不是觉得不过瘾,没关系,来斗破小说网阅读老坛酸菜续写的《斗破后传》吧。

全球高考

木苏里
因为一个小意外,游惑被拉进一场奇怪的考试中。暴风雪中的猎人小屋考物理、四面环坟的山中野村考外语、茫茫大海上的礁石荒岛考历史。一个场景代表一门科目,徒手考试,真身刷题,及格活命。主角游惑三进三出监考处,因此跟001号监考官秦究结下梁子。针锋相对之下,他发现自己似乎早就认识秦究,而考试背后也藏有秘密……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惊险刺激又谜团重重的世界,令人捧腹,值得一读。
前世,她是相门之女,一朝沦落家破人亡。满腔才情只付秦楼楚馆。今生,她为复仇而来,红妆褪尽仇恨深埋,似海深仇誓要改天换日。曾经,她是一代奇女,风华万千才艺无双,一把烈火焚尽,只留千秋艳骨。如今,她是绝世奇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袭青衫风流,成就万古贤名。她是相门孤女顾云歌,她是侯门嫡女沐清漪,也是一代奇才顾流云,她是一代名妓,她是乱臣贼子,她也是一代名相。这是…
服役于东北野战军、被称为极端危险人物的叶天明,意外被选拔进蓝剑特种部队。他狡猾、嚣张、狂傲,却有过人的天赋与谋略。他剑走偏锋,带领蓝剑队友扼杀猛虎组织对我领土的侵犯企图;他筛选精英,在军区军事演习中重创对手;他亦正亦邪,为了营救队友公然违抗命令;他征战海外,救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 沙漠突围、荒野狙击、戈壁逃生、海外猎杀 在经历了一次次血与火的锤炼之后,叶天明带领的这支稚嫩的部队很快成长起来,成为了一支铁血雄师。他们拥有豹的速度、狮子的力量、狐狸的狡猾、毒蛇一样的隐蔽能力。 在邪恶面前,他们充满肃杀之气和一往无前的气势;在正义面前,他们彰显着抛洒热血的特种军魂。他们没有番号,没有荣誉,甚至没有墓碑,在和平年代,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慷慨之歌!

陛下在上

苏城哑人
萧乾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堂堂大晋朝镇国大将军,没死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之上,却死在了凯旋归来的庆功宴上。他把朱昆当成从小到大的好兄弟,却忘了他还是高高在上、生杀予夺的九五之尊。功高震主,自然鸟尽弓藏。不过……谁能告诉他这一杯毒酒下肚他不但没死,睁眼醒过来,还变成了那个刚刚被他逼着签下求和书的南越傀儡皇帝的男后是个什么鬼?!近几日,方明珏觉得他那个脑残的皇后好像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变化。本来对那叛国将军殷勤得厉害,却一转眼,就对他动手动脚,袭胸摸屁股,真是刁民!

长征

王树增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一本书。
一纸诏书,一场赐婚。三无千金——无才无貌无德。废物王爷——毁容残疾重病。世人皆言:绝配!喜帕下——她浅笑吟吟,悠然自若。历经生死她只愿今生静好。喜堂上——他唇边含笑,心冷如冰。受尽羞辱终有一日他会将天下踩在脚下。.——他是我夫君,欺他就是欺我,辱他就是辱我,害他就是害我。人若害我,我必除之!——本王不信鬼神,不求苍天。她若殒命,本王便将这天下化为炼狱,让这山河为她作祭!
《闻香榭》第一部《脂粉有灵》。大唐盛世,神秘低调的闻香榭以其非凡的香品在洛阳独树一帜。 蛇吻果、血莲、曼珠华沙、龙吐珠、因果树、出血菌等世间罕见的奇花异草,被制成各种具有灵异功效的胭脂水粉:可救人的腐云香;使人清醒的三魂香;吸引心上人的迎蝶粉;恶行尽显的焚心香,更有眼儿媚、美人霜、仙人粉 被称为妖孽的异能少年方沫儿,为救人被迫卖身闻香榭,为精怪古灵的婉娘工作。经历了猜忌、痛苦和失落后,沫儿在制香历练中慢慢成长。然而此时,神都洛阳突发异变,闻香榭陷入了从所未有的危机
最新小说: 论以貌取人的下场 裙下臣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 吞噬星空签到三万年 校草怎么还不和我分手[穿书] 琥珀年华 山河剑心 女配拒绝当炮灰 遮天 浮生六记 替身相许